一、什麼人需要全口復建

全口復建是指重建及恢復口腔的健康及穩定的咬合能力,這其中包括對牙齒、牙周組織、咀嚼肌群、顳顎關節及美觀等做整體性的評估,依評估的結果,以恢復穩定咬合、提昇美觀及舒適感的目標做整體治療。簡單而言就是希望達到:疾病的去除、型態的和諧、自然美及長期安定的預後。

什麼人需要全口復健?當口內缺牙太多、牙齒咬合高度喪失,導致咬合不穩定,或是牙周病很嚴重,導致齒槽骨的破壞、咬合崩塌,這些情況必須全口重新建立上下支撐,恢復穩定的咬合關係。

穩定的咬合關係,必須仔細考量中心咬合位(Centric Occlusion)及中心位(Centric Relation),如果兩者關係不安定就容易造成顳額關節障礙,如頭頸部疼痛、下巴張不開或易脫滑、顳顎關節卡卡聲等。所以要達到全口重建的目標,我們必須了解求診者的主訴,醫師蒐集臨床上的檢查資料,和各科醫師群做綜合診斷整體治療之計畫分析、評估、利弊代價考量等與患者做充分的溝通。

二、綜合診斷及治療分析

(一)就診患者整體治療計畫內容討論包括:

  • 1. 牙齒:蛀牙、磨耗、缺牙、根管發炎、不良牙冠、齒列不正
  • 2. 牙周組織:牙齦的健康、顏色、型態、牙周囊袋深度、齒槽骨高度、牙周組織結構、附著牙齦的多寡與強弱
  • 3. 肌肉方面:肌肉咬合力量與使用評估(頸背肌肉群、全身考量)
  • 4. 關節方面:顳顎關節型態、位置、中心咬合位(Centric Occlusion)及中心位(Centric Relation)的關係
  • 5. 整體美觀方面:牙齒、嘴形、臉形等審美評估與溝通
  • 6. 生活作息方面:工作壓力、環境壓力、身心靈評估
  • 7. 口腔衛生方面:口腔基礎知識、潔牙指導、長期自我維護評估

(二)治療過程中,我們需要確認:

  • 1. 顎關節是否在生理性的中心位置,是否有肌肉韌帶、頭、頸、背的疼痛或功能性障礙。
  • 2. 基礎骨是否三度空間平衡、對稱。
  • 3. 上下顎垂直高徑是否正確、咬合平面三度空間是否對稱、和諧。
  • 4. 蛀牙根管感染、牙周疾患是否已接受完整治療,恢復了健康。
  • 5. 牙根是否完全直立平行、咬合力的分擔是否平均分散。
  • 6. 是否建立犬齒誘導和前牙誘導關係。
  • 7. 靜態時、表情時、功能咀嚼時,牙齒排列、牙齦、唇形、臉形之關係,是否和諧愉悅。
  • 8. 是否滿足患者的主訴和需求。
  • 9. 長期再評估,維護保養是否落實。

(三)犬齒誘導、前牙誘導:

當下排牙齒做前突、左右側方運動時,上下排牙齒只有犬齒有接觸到或只有前面6顆牙齒有接觸到,其他牙齒都無法接觸到而稱之。此兩項誘導關係對於咬合狀態與顳顎關節運動有很大影響。通常做咬合調整時,犬齒誘導和前牙誘導的相關位置的建立會影響咬合穩定性。

(四)中心咬合位(Centric Occlusion):

上下牙齒咬合最密合的位置(上下牙齒咬在一起咬到最大牙齒咬合面的位置),但這位置未必是顎關節最安定的位置。

(五)中心位(Centric Relation):

中心位就是顎關節的關節頭,在關節窩的正中間,顎關節為最安定的位置。但是很多人在這個位置時,牙齒咬到的數目並不是最多數。安定理想的咬合位置是中心咬合位(CO)及中心位(CR)相差0.5~1mm之間。

G小姐42歲

(一)初診

主訴:後牙缺牙只能用一側吃東西非常不方便,想要恢復原有咀嚼功能及改善前牙的美觀
診斷:G小姐目前的牙套因無法順利清潔,造成內部再蛀牙及嚴重牙周病(囊袋深度8)、根尖出現病灶,骨組織已吸收破壞需要根管再治療、先天齒列不正及上下咬合不正、又因後牙缺牙咬合高度喪失,長期下來前牙承受過多力量而漸漸前突並造成牙周病
 (囊袋深度3以上代表患有牙周病,數值愈大程度愈嚴重)
牙周病造成齒槽骨降低,形成深度囊袋

(二)治療計畫

口腔衛生指導、洗牙、一般牙科治療(蛀牙、根管感染、牙周膜、齒槽骨、牙齦疾患的去除)、植牙治療(缺牙區植牙重建咬合高度,恢復功能)、矯正治療(將上下左右對咬關係完成在良好的安定位置,使咬合力量得以平均分散)、製作密合容易清潔又符合臉型、唇形的瓷牙牙冠,達到長期安定、美觀、和諧、功能和健康。

我們講求的是綜合診斷整體治療的方式,意思是,如果蓋一棟房子的話,我們會先把地基建造得非常穩固,才進行處理結構、屋頂、外牆、外觀,接下來再考量裝潢、方便性、耐用度、舒適度等等,如果G小姐的不良贗復體、蛀牙、牙周病、根管感染、咬合不正等等問題未先解決,將就現狀植牙或重做假牙,當咬合不正未改變時,前牙仍繼續過度受力,即使重做假牙或植牙也容易脫落(嚴重牙周病也會造成贗復的失敗),不但機能未能恢復,口腔健康條件也會越來越差。

(三)案例治療過程

1. 一般牙科治療開始(蛀牙、根管感染、牙周膜、齒槽骨、牙齦疾患的去除)。

  • A. 口腔衛生指導
  • B. 洗牙
  • C. 上下顎不良牙冠拆除、換上觀察用臨時牙冠
  • D. 病患非常努力刷牙
  • E. 定期接受牙周病治療,在解決根管及蛀牙問題後,牙齦恢復健康不再紅腫,開始進入審美治療

2. 進行植牙第一階段治療~埋入植體

3. 上排牙齒開始矯正

4. 植牙第二階段治療~接上誘導牙肉癒合用的支台

矯正拔牙
由於植牙區外側缺乏固定牙齦,自上顎取游離牙齦補於缺乏區域能促使未來植牙區更健康穩定

5. 植牙區印模,準備製作觀察用臨時牙冠

6. 植牙區裝上觀察用臨時牙冠

觀察牙齒受力的情況,並能促進骨細胞成熟,讓新長好的骨樑慢慢受力而緻密

7. 矯正治療結束,準備將臨時牙套換成瓷牙牙冠

8. 換上密合美觀的瓷牙牙冠,治療完成

恢復了缺牙區的咀嚼功能牙齒排列整齊易清潔,無論在機能或外觀上都得到良好的改善目前定期回診照護中

牙周病得到控制,垂直骨高度改善

以上案例由李志如醫師提供

〝全口重建〞不是將每顆牙磨小做牙套

顎顏面口腔是一個單位而全身是一個系統,全口重建並不是指每一顆牙都要磨小做牙套(牙冠),全口重建是一個觀念,即使補一顆牙也要遵循全口重建和以全人為單位的的概念跟基本法則。

治療前準備
事先取得患者的完整資料是很重要的,我們要了解患者主訴和期望、全身和口腔過去病史和現症、顎顏面、口腔、軟硬組織的檢查、全口根尖X光片的拍攝、顏面、口腔齒列的照相記錄(外觀、特徵的考量),必要時參考模型(注1)的製作、牙周健康之檢查、顎關節症之檢查、3D攝影掃瞄等等。

(注1)參考模型:和口內完全一樣關係的重建

治療的流程

一、感染控制

由根管治療醫師、牙周病醫師、口腔外科醫師、顎顏面矯正醫師還有贗復(修復)醫師,根據收集的資料做分析診斷,訂立治療計劃,把問題全部列出來,按步就班,將牙周、牙齒、骨頭感染這些問題先治療好,疼痛減緩之後以個人條件或期待,再考慮牙齒排列的狀況、顎關節的關係等等。

二、功能恢復

治療過程中要做很多檢查,比方說將顎關節在中心位(注2)的生理狀態下把上下顎固定在咬合器上,再來觀察有沒有咬合干擾?有沒有咬頭干擾?還是有平衡側干擾?因為這些問題都會造成患者頭頸部的疼痛跟僵直,也和全身筋膜張力平衡息息相關,為了從根本解決問題,必要時需做矯正治療,把每一顆牙齒直立平行排列、咬頭小窩的對咬關係排好,建立穩定的咬合關係。
(注2)中心位:下顎的肌肉、韌帶完全恢復放鬆狀態,顎關節頭回到顎關節窩的正中間,從這個地方可以做任何方向生理性自由的移動。

三、美觀重建

以外觀審美來看,所謂審美線(esthetic line)是鼻尖跟下顎前端之連線,上下唇在這個基準線內側;微笑曲線(smile line)是犬牙尖端到門牙切端再到犬牙尖端的弧度,我們希望笑起來的時候,跟下唇的唇線平行、輕輕接觸;笑得再大一點(能看到牙齒)的時候,上唇剛好接觸在齒頸部的地方,同時左右後牙的咬合平面應該對稱,同時結束於嘴角處,這樣的結果(關係)不但美觀,也能容易得到長久的安定。

微笑曲線(smile line)

四、長期安定的預後

定期回診清潔並接受醫師的檢查,特別是針對之前的缺陷作再評估。

全口復健的思維

中心位的顎關節→牙齒的健康狀態→牙根的長軸直立平行→門牙關係/犬牙關係/後牙關係→靜態/動態/外觀→審美線條/微笑曲線→長期安定的預後。

以上文章由林崇民醫師提供

咬合咀嚼是長壽社會品質的根源

林崇民 
(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暨審美牙醫學會/創會會長)

  人的一生從小到老都應學習與養成正常的攝食、咀嚼、吞嚥和維護口腔衛生的習慣,除了對年幼者學習力、記憶力向上、積極度、平衡感、運動能力、新陳代謝免疫力有明顯正面發展之外,成年人也可預防產生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正常健康的咀嚼功能,在上了年紀也能保有均衡的營養和預防老化。

  牙齒不僅只是咬合、咀嚼的工具,也跟內臟器官健康有關,愈來愈多案例發現牙周病可能引起心臟病、肺炎、免疫系統失調,咬合不正也和耳鳴有關,假牙是重要的人工臟器,無法咀嚼的假牙會造成健康快速退化,失智的問題也會急速惡化。

  瑞典與日本都有研究發現,缺牙數多的人,記憶力明顯比牙齒健全的人差,全口自然牙不滿二十顆且沒做假牙或植牙者,咀嚼能力明顯較差,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是咀嚼功能正常者的兩倍,很明顯應為失智的原因之一。

正常的咀嚼力,是維繫全身健康的協調運動

  當大家都知道運動有助於預防和延緩失智症的時候,其實照顧一口健康好牙齒,維持自然的咀嚼力,本身就是種運動,光是決定挾取食物以口唇進食,運用下顎運動讓牙齒舌頭和口腔肌群的協調來咀嚼,以及吞嚥的動作均會刺激腦部血液循環與反射,同時鍛鍊顎顏面神經的感知和顳顎關節,以及顎顏面頭頸部肌肉,對預防失智有一定的助益,也是很有效的復健過程。

  照顧好牙齒,才能經口攝取均衡營養照顧好健康。因此,從母親懷孕直到往生的那一天,如何維持健康而獨立的生命,將是國家社會與每一個人應該面對的課題。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需照顧的人口急速成長,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二〇一五年全國人口失能人數七十五.五萬人,二〇三一年將增為一百二十萬人,長照需求時間平均長達八年。我們必須誠實面對少子超高齡時代的來臨,因為人們期待自己或親人都能活得自主、有尊嚴、直到最後的那一天;但如果長壽卻不健康,變成長期臥床,被照顧者急遽增加,社會財源大量不足,照護員明顯欠缺,造成勞動世代必須承受更大的負擔。

整治假牙、落實口腔衛生、咀嚼訓練,使長者重拾活力

  全世界牙科醫療的思考和定位,在一九九〇年代起了很大的改變。所有細菌培養的證據,均證實了心臟疾患、吸入性肺炎、類風濕性症候群、自體免疫的疾病、糖尿病、甚至胰臟炎、肝功能異常、流行性感冒等,都與口腔衛生不良以及牙周病病原菌有絶對的關連。

  我的好友河原英雄醫師以他在日本偏鄉無醫村三十幾年的臨床經驗分享,正常的咀嚼對高齡者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些需要居家照顧及長期臥床的病人,因缺乏適當的口腔照顧及合適的假牙可咀嚼,導致大腦缺乏刺激、身體健康無法恢復、提高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病人本身和家人的生活品質更是大受影響,更何況在經濟上造成家庭及國家健保費用的龐大負擔。

  在河原英雄醫師和日本復健醫院與設施協會栗原會長與同好的努力下,醫科與牙科開始合作,推行到安養院、復健中心、癌症醫院…,慢性病、中風、失智、巴金森氏症、插管的臥床患者經過醫師、牙醫師、牙科技工師和口腔衛生師整治假牙,落實口腔衛生、清除喉咽氣管上部濃痰和菌塊,重建口腔肌肉的機能以及咀嚼訓練,加上復健師的努力,

超過65%的患者後來都能坐起來,拔除鼻胃管、氧氣管和胃造瘻管,開心的咀嚼進食,進而獲得營養恢復體力,贏得健康走出醫院,並參與社交,回歸原生家庭。

記憶力、平衡感、走路也漸次恢愎,呼吸吞嚥和語言也大幅改善。日本防癌協會會長垣添忠生也見證口腔醫療團隊的介入,對癌症患者的治癒率、療癒時間以及生活品質有明顯的改善。

「口腔衛生師」之培育

  另一方面,安定社會必須發展社會照護制度,台灣現狀卻是欠缺口腔衛生專業人力。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致力推動發展「口腔衛生師」專業,從事預防口腔疾病、牙科醫療輔助和口腔衛生教育與指導,期能為牙醫師排除各種障礙,協助牙醫師在沒有後顧之憂的環境下,專注在專業的醫療品質,同時降低可能的治療風險,進一步在醫療院所、社區、學校提供專業的服務,增進人民健康和福祉,但迄今尚未能實現。

  台灣或許口腔醫療有一定程度的水平,然而真實面是和北韓、孟加拉、海地、非洲、中東大洋洲及中南美部份島國,同列無專職口腔衛生師人力的國家。台灣的中老年人缺牙的狀況在先進國家裡是比較嚴重的,六十五歲以上缺牙率高達47.2%,門診也常見全口無牙的患者,眼前問題是造成咀嚼困難,相對地食物種類的選擇也會受限,食物攪打成流質狀(全流飲食)供長者食用。而當吞嚥困難,喝液狀食物會嗆咳或嚥下含菌量極高的濃痰而造成老人吸入性肺炎,使得晚年經常入院、出院以終。

  為了我們生命的品質和尊嚴,以及下一代人力和財務的負擔和幸福,醫療人力的制度建立和醫科牙科共構醫療團隊的體制、社區支援等應是我們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而健康壽命的延長是你我和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

「能咬的假牙」讓人找回活力

案例一吃一口咀嚼三十下的一〇六歲的人瑞

  有一位高齡一〇六歲的人瑞,能正常攝取飲食,健康過生活。他是福岡縣兒童成長支援中心椎實學園的前任理事長曻地三郎先生。他從七十五歲起使用全口假牙,沒有任何一顆牙齒是自己的,使用假牙三十年來,他每吃一口都會咬三十下。

  大分縣佐伯市的齒科河原英雄醫院創辦人河原英雄院長如此述說:

  「曻地先生在牙醫之間非常有名,他是因假牙而變得年輕、健康的典型案例。據他說,裝上假牙之前,他無法順利的咬,健康狀態比現在還差。裝上假牙、每口改為咬三十次之後,變得愈來愈有精神、愈來愈年輕。仔細咀嚼能令大腦更有活力、更年輕,也令人健康長壽,曻地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曻地先生全口都是假牙,沒有自己的牙齒,這代表他也沒有牙周韌帶。那麼,他為何可以透過「咬」來維持健康呢?因為黏膜等口中其他感受器會代替牙周韌帶發揮功能。所以,對戴假牙的人而言,咀嚼也非常重要,發生在曻地先生身上的效果可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咀嚼可說是抗衰老、健康老去的終極武器。

案例二鼻胃管灌食造成乾口症

  福岡齒科大學副教授塚本末廣的68歲患者,她因被診斷出腦栓塞、心肌梗塞、胃癌和敗血症而入院。一住院就立刻裝上IVH (靜脈高營養)、導尿管以及動脈內置管,在關西住院四個月之後,塚本教授替她轉院至福岡復健醫院-一間致力於恢復口腔功能的醫院。轉院時,院方曾表示「移動病患的話,病患會喪命」

  患者在剛轉院時患有乾口症,舌頭因口腔念珠菌而變色且有裂紋。之前她是以口服藥,因此仍保有吞嚥能力,但她的假牙被拿走了,處於無法咬東西的狀態。轉院之後,院方為患者進行口腔照護、清潔口腔、重新裝上假牙,並調整成確實能咬的假牙。患者變得能咬之後,唾液開始分泌,舌頭乾燥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她拿掉靜脈點滴,改為透過口腔少量進食。起初吃的是照護餐點,原本臥病在床的她,開始在床上坐起來用餐。兩週後,她已經可以自行移動輪椅。這時她開始步行等復健。不久之後,她已經能扶著欄杆在醫院的走廊上行走。透過咀嚼進食和步行訓練,她的肌力和平衡感都有變好。

  她在兩個月後出院,並在半年後到海外旅行。她能抬頭挺胸走路,雖然有時仍需借助鼻胃管,但就跟昔日健康的時候一樣。當時如果只是躺在床上吊點滴,她真的能恢復到這個程度嗎?牙科醫療協助患者咀嚼並經由口腔進食,這一個例子讓我們省思牙科醫療的意義。

即使是身體健康的人,步入高齡後食量也會減少。蛋白質很容易因此不足。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高齡者若蛋白質不足,體力和免疫力會變差,同時也會比較容易生病。「白蛋白Albumin」可評估受檢者的營養狀態,點滴雖然可以提升白蛋白數值,但只能提升到一定的程度。要從少量的狀態提升到正常水準,必須從口腔攝取食物才行。光靠點滴,無法獲取足以讓全身恢復活力的白蛋白數量。

案例三臥病在床的中風患者透過口腔復健找回說話能力

  A先生數度中風,出院返家後繼續臥病在床,他既無法咀嚼,也無法說話。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三年。他的家人希望可以讓他以口進食而前來醫院。河原英雄院長如此描述當時的狀態:「A先生雖然還剩幾顆下排的牙齒,但是因為假牙不合,完全無法咬。」

  即使有人協助,他也無法行走。他表情呆滯,半張著嘴,舌頭依稀可見。

  「他忘記了如何咬、行走。首先,我們替他裝上假牙,讓他做張嘴等口腔復健。他利用丘比的照護食品的貼心菜單做進食復健,並請他們在家中也要進行訓練。」

  A先生漸漸恢復朝氣。只要有人攙扶,他就可以行走,背脊也益發挺直。將蘋果切薄片給他吃時,他說出了「好吃」兩個字,這是他來醫院之後所說的第一個詞彙。之前的假牙會痛,因此無法咬,但換成合適的假牙之後就不再疼痛,也能以穩定的方式咬。於是A先生也自動自發開始做口香糖訓練,原本幾乎面無表情的臉上又有了笑容。

  四個月後,A先生已經可以自己走路了。他滿臉笑容打招呼,然後在無人扶持的情況下下樓梯回去了。接著又過了一個月,聽說他能夠吃他最愛的炸雞了。

  河原院長說:「正是因為他本人開始有『想吃』的意志,才得做到。既沒使用藥物,也沒使用點滴,只是幫助他,讓他能咬。藉由『咀嚼』,腦部得以活化、變積極、開始會笑、會說話。替他裝上適合的假牙,讓他會咬,這是牙醫師的本分。當然,牙科技工師製作假牙的能力也很重要。」

使用的是原本是獅王牙科器材為兒童咀嚼訓練而研發的醫療用硬質口香糖,咀嚼也不易變軟。河原院長之所以想讓高齡者嚼這種口香糖,是因為它不易沾黏假牙,或許適合運用在高齡者的咀嚼訓練上。但先決條件是假牙必須可以咬。無法咬、不適合的假牙,無論再怎麼咬,訓練效果也不會好。

案例四藉由咀嚼訓練降低需要照護程度

  雖然藥物可以一定程度延緩失智症的惡化,但一般認為要恢復認知功能或降低需要照護程度,通常是不太可能的。但透過持續進行咀嚼訓練,高齡九十歲的B女士病情好轉到能跟兒子在卡拉OK大會上表演。

  B女士因為假牙不合,只能吃粥等柔軟的食物,所以才來找河原院長。當初到醫院時,她是在兒子的攙扶下進入診間。在為她製做能咬的假牙之後,也進行了醫療口香糖訓練。初診後一個月,所有的食物她都有辦法吃了。九個月之後,她竟然和兒子一同在卡拉OK大會上表演。

  B女士扮成長辮子的女高中生,站在大廳的舞台上,熱情演唱「高三生」。唱完之後,她的兒子對觀眾說了這段話:「我以我們的親身經驗談一談失智症。人一旦上了年紀,就會想把假牙摘掉,不想吃硬的食物,請不要這樣做。摘掉假牙之後七到十天,失智症就開始了。請務必戴上合適的假牙,並咬硬的食物。光是『咬』就會刺激到腦部。刺激腦部的方法很多,首先是咬,再來是運動,然後興趣。這麼一來,體內就會分泌名為多巴胺的荷爾蒙。這樣非常好。」

  十個月後,B女士需要照護的程度降了一個等級。和B女士一同用餐的河原院長,對她的轉變感到很訝異。她靈巧地用筷子將米飯、炸蝦天婦羅等食物一一放入口中。原本呆滯的目光也變得有神,表情也變得很生動。

  河原院長說:「咬口香糖可增加腦部血液量,腦部活動會比較活潑,會給記憶力和認知功能帶來正面影響。也有眾多實驗數據指出,咀嚼會增加腦部血液量。」

案例五塵肺患者裝上假牙後,不再需要氧氣,體重也增加十一公斤

  C先生是一位七十二歲男性,他在一九七六年被診斷出塵肺。他的症狀逐漸惡化。二〇〇七年。他因兩肺出現嚴重氣胸而入院。所謂氣胸,是指肺部出現小洞然後氣體外漏。C先生接受了插胸管排氣的治療,並在六個月後出院。出院時,他仍需要全天吸氧。

  出院後,C先生立刻接受牙科治療。關於他的狀態,河原院長的說明如下:「他無法咀嚼且骨瘦如柴。有喘氣和誤嚥的症狀。他在候診室時,貧血發作,連走路都非常吃力。」

  因為他的呼吸功能差到無法離開氧氣罩,因此,醫師在安裝假牙時,花了些時間慎重進行。他花了十個月時間治療,當變得能咬以後,C先生的體重也變重了。

  一年六個月後,當他前去接受定期診察時,體重竟增加了十一公斤。他的氧氣使用量大幅減少,走路也變得穩健,在爬樓梯時甚至可以不戴氧氣罩。後來,聽說他甚至可以開車載太太去卡拉OK唱歌。

  據C先生的主治醫師說,咀嚼能力和營養狀態的改善功不可沒,事實上,生化檢查的結果也顯示,總蛋白質和白蛋白的數值已恢復正常。周遭的人們看到他精神煥發且不再誤嚥,都非常訝異。

  而且,連呼吸功能都因咀嚼而改善。

  跟咀嚼有關的神經或肌肉衰退,稱為「運動障礙性咀嚼障礙」。一旦不再咀嚼,吞嚥肌、呼吸肌和咀嚼肌就會開始衰退。C先生的情況也是如此。

  咀嚼肌衰退會變成咀嚼障礙,且容易誘發誤嚥。同時,因為營養不足,體力也會變差。這種惡性循環也讓呼吸功能變差。因為C先生的咀嚼功能恢復,這樣的惡性循環才得以停止。

誤嚥是指應該送進食道的食物卻在咽喉部停留,以至於掉到氣管裡面的情況。


  「無法行走、靠輪椅生活的父親,在裝上合適的假牙之後,變得可以行走。」、「臥病在床的祖母在牙科居家訪問診療時,戴上了合適的假牙,結果變得能在床上坐起身來。」牙醫師經常聽到患者或家人如此驚嘆。幾乎不使用假牙的高齡者,在裝上合適的假牙之後,突變得精神抖擻。這類案例在牙科的診療室屢見不鮮。

  人們一旦失去咬的能力,運動機能很快就會變差。很多高齡者都經歷過,在入院摘掉假牙後,變得需旁人攙扶才能行走。也有不少高齡者,在拿掉假牙後,跌倒骨折,開始輪椅生活。這是因為不使用假牙,下顎在不安定的狀態,身體會失去平衡。若裝上假牙、建構出臼齒咬合支持點,就可以保持身體的平衡,預防跌倒。換句話說,即使失去牙齒,若能藉由假牙,重新建構咬合,就能重新找回身體的平衡或全身的力量。

  由這些案例所示,比起任何藥物或營養點滴,「咀嚼」的威力更大,能提振精神並令人恢復活力。

推薦網站

前歯でも噛める入れ歯研究会
https://294qc.com/index.html

只要牙齒健康,就能遠離肥胖、失智、心臟病!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video/478